Re:Play Issue #14 - 东南亚

Re:Play Issue #14 - 东南亚

你好朋友,

最近广东地区台风连连,一会高温炙烤,一会又大雨瓢泼,仿佛一下去到东南亚。本期我们分享的主题就是东南亚音乐,希望大家喜欢。也非常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给我们来信,与我们分享你喜欢的音乐哦。

mutesite - re:start (2016)

re:start

Apple Music | 🎵 Spotify

@Justin 分享

Clu说要分享东南亚乐队的时候我慌了,毕竟几乎没怎么听过东南亚的音乐😂,充其量就知道黄明志而已。

然后我想到推荐过我们 Newsletter 的友刊:Dex周刊@dingyi 丁老板之前有给我们推荐过Bandcamp这个独立音乐人发表作品的地方,我在上面还发现过葡萄牙出生的丹麦歌手Erika de Casier,她的音乐就很棒。

于是我在Bandcamp上面找到了好几个有意思的东南亚乐队,像是泰国的这个The Paradise Bangkok Molam International Band,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乐队,很有意思。

最后我选择了马来西亚的mutesite乐队,以及他们2016年发行的专辑《re:start》,这是他们的第二张专辑,第一张是《re:》,非常有个性的命名方式,就跟我们Newsletter叫Re:Play一样😎

整张专辑是纯器乐的摇滚,以钢琴为主旋律,鼓声为基础,电吉他,Bass,交织圆舞,这样的摇滚很有意思。乐队也使用合成器,《afterain》开头的雨声听起来就很舒服,稳健又空灵的钢琴有种新海诚动漫既视感。

《trails in motion》开头叮铃铃的旋律突然闯入失真电吉他和鼓声的hard rock,有力的节奏一下回到“摇滚”的的感觉。乐队曾在采访中说,他们的音乐没有人声没有歌词,器乐本身就是诗。

这种纯器乐的摇滚很有趣,我第一次听的时候总感觉哪里却点什么,这么燥的音乐怎么没有人来嘶吼一下,听多两遍又觉得好像理所当然,Keyboard和吉他直接的呼应就是很好的主旋律了。

In the absence of words, let music be your guide to feel.

Alice Coltrane - Journey in Satchidananda (1971)

Journey in Satchidananda

Apple Music | 🎵 Spotify

@Oscar L. 分享

几周前在策划 “Hip Hop“选题的第 11 期 newsletter 时,我们想到了国内的音综 ——《中国有嘻哈》。在大众以往的认知中,国内缺乏 Hip Hop 音乐于西方兴起的典型土壤,近年来却也形成了有自身范式的嘻哈音乐。开写本期文字时,Clu 与 Justin 已推荐风情地道的东南亚地域音乐,我转念一想,那不如试试来写偏北一些、独特而又神秘的古国 —— 印度。

提到印度,许多标签元素随即浮现 —— 泰姬陵、宝莱坞、恒河水,又或是泰戈尔、祖宾·梅塔(Zubin Mehta)。在娱乐文化“恶搞”盛行的当下,印度音乐,尤其是有着超过 1,500 年历史的印度古典音乐,其独特的音乐性似乎已被娱乐性所盖过。印度音乐中扑面而来的那股“咖喱味”,其实是源自其丰富的“拉格”(调式)与“塔拉”(节奏)、极多的自由装饰音,以及音色独特的配器与演唱。面对这种极为丰富的独特听感,听者很容易“听到飘起来”;音乐人则认为“印度音乐有世界上最美的旋律”。

也正因为如此,过去百年来,许多西方音乐流派都在尝试学习与融合印度音乐。丰富的旋律与强大的节奏、对于即兴创作的高度讲究,令“以表达为中心”的印度音乐, 能够与爵士乐巧妙相融。在爵士乐与印度古典音乐“东西交汇“这一领域,最灵魂的人物当属印度西塔琴大师拉维·香卡(Ravi Shankar,1920 ~ 2012);香卡以他的音乐,促进了印度古典音乐艺术在欧美的传播,也深深影响了 The Beatles 后期的音乐风格。如今,当代爵士听众更为熟知的,是他的女儿 —— Norah Jones。

另一位深受香卡风格影响的爵士音乐家,是 Alice Coltrane。1971 年,她在备受赞誉的经典专辑《Journey in Satchidananda》中,使用了印度传统乐器坦布拉琴(Tanpura)来提供持续的长音基调支持;古老的东方乐器,与 Pharoah Sanders 的中音萨克斯风相融合奏。这张专辑很好地展现了自由爵士的包容性,折射出印度音乐在 60 至 70 年代的影响力。

本期我所推荐的曲目,既有香卡的经典之作《Tabla-Dhwani》,也引入了《Journey in Satchidananda》中两首“东西合璧”的作品。从风格与听感上来看,前者为印度古典音乐,节奏元素丰富而强大;后者更现代,飘逸而松弛,适合正念冥想与放松。Apple Music 上有一个专门的“Indo-Jazz Essentials”歌单,有好些独特的“印度爵士”流派曲目。今后,当我们再提及印度音乐时,或许已经拥有了更多开放的心态,来欣赏并拥抱每一种不同的文化。

Bodyslam - Krarm (2010)

Krarm

Apple Music | 🎵Spotify

@Clu 的分享

本期主题想分享东南亚的音乐,其中我想写相对深刻的泰国乐队——Bodyslam。第一次听到Bodyslam 的音乐是在许多年以前,在泰国旅居的时候的某一次听到司机正在播放着他们的歌,第一次在听不懂泰语的情况下,喜欢上了这支乐队。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司机交流着关于这支乐队的故事。

其中那一首让我对他们产生好奇与好感的歌,就是แสงสุดท้าย**(Sang Soot Tat 发音类似“三叔太”),**听司机说当时候这首歌是在大街上突然演奏发布的。而Bodyslam 当时候的知名度算是国名摇滚乐队,就像“五月天”(我的年代哦比较家喻户晓知道的乐队),所以这首歌的出现是非常惊喜的。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当时候的fansclub 版本画面(我找了一个中文版的字幕方便大家理解歌词)。

这个周末重新在Netflix 看那部,关于主唱「Toon」在2017年为慈善义跑的纪录片《2215》,这部纪录片一开头就是泰国民众在唱的 แสงสุดท้าย(最后的光芒 Last Light)。

ในค่ำคืนที่ฟ้านั้นไม่มีดาวอยู่ตรงนี้
在沒有星星的夜空下
ฉันยังคงก้าวไป
我会继续前行

再看一次的心情和第一次看的感觉特别不一样,第一次看的时候只觉得很了不起,Toon 是个好人,愿意站出来带动做这件事,即便他不是专业的跑友。这次多了很多的感动,负重前行坚持自己所坚信的事情,并且努力不让所有人失望。就像纪录片里Toon 说,我从来没想过当什么英雄,我只是觉得我该出来做些什么。(或许有时间你可以看,每个不同时段和心情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)。或许是这样的画面,与歌词的意义匹配所以这份精神深刻。

今天也找回了第一次在的士听到Bodyslam 的2005歌《ความเชื่อ - Bodyslam feat.แอ๊ด คาราบาว》(feat 的是泰国另一个非常有名的乐队Caraboa,可以说是泰国摇滚的前辈)。

ชีวิตมันต้องเดินตามหาความฝัน หกล้มคลุกคลานเท่าไหร่
這種在地上爬行尋找夢想的生還要持續多久
มันจะไปจบที่ตรงไหน แต่จะยังไงก็ต้องไปให้ถึง
它會在那裡結束?但是不論如何 都要堅持走到終點

音乐无国界,尽管这些歌曲和歌词我在听的时候,都不知道背后的含义。在第一次听的时候,能够感受到歌曲的能量。当下一次再去泰国,或许你可以和当地人聊聊Bodyslam 或许他们会告诉你关于他们的故事。而我就是这样的被他们安利到了这支乐队。并且许多年后,仍记得这支乐队是那个的士司机推荐的。

本期歌单

本期分享完整曲目(歌曲名-专辑名)如下:

  1. Tabla-Dhwani - The Ravi Shankar Collection: Portrait Of Genius
  2. afterain - re:start
  3. ความรัก(爱情) - Krarm
  4. Journey In Satchidananda - Journey In Satchidananda
  5. Stopover Bombay - Journey In Satchidananda
  6. trails in motion - re:start
  7. แสงสุดท้าย(最后的光芒) - Krarm
  8. e.d.g.e - re:start
  9. ปล่อย (Feat. ธนชัย อุชชิน)(放手) - Krarm
  10. เปราะบาง(脆弱) - Krarm

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收听,推荐使用顺序播放:

感谢你的阅读,欢迎回信😘